今年3月1日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开始施行,作为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河南龙门石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都有哪些新举措?
【伦敦时间】综合消息:近日,龙门石窟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平接受了媒体采访,就该院对龙门石窟保护、研究的新工作进行有关介绍。他透露,龙门石窟博物馆今年将开工建设。

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。图/胡堃
坐落在今洛阳城南的龙门石窟开凿于中国北魏时期,历经西魏、东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五代等多个朝代的营造,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,具有2000余座窟龛和10万余尊造像的石窟遗存。被称为世界上造像最多、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,也被誉为“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”。
陈建平表示:“我们计划要进一步加强整体性、系统性的石窟保护,高标准地建设中原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的研究基地。”
他介绍,在这个宣传展示方面,龙门石窟研究院要进一步地挖掘龙门石窟的文化价值,完善展示方式和展示体系,高标准地建设好龙门石窟博物馆和数字展示中心。
据介绍,龙门石窟博物馆今年要实现开工建设。目前,正加快谋划建设。日前,龙门石窟研究院还召开了龙门石窟博物馆展陈大纲专家咨询会,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。
陈建平还表示:“在研究方面,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考古研究,全面启动‘龙门学’文化工程,叫响世界品牌;在文旅融合方面,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产出和转化,高质量的助力文旅融合发展。”
“总的来说,就是全面提升龙门石窟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利用水平,把龙门石窟建成世界知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样板和示范。”陈建平如是说。